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起病較慢,臨床癥狀較輕,前列腺液鏡檢白細胞陽性,細菌培養(yǎng)陽性。
病因和病理 (etiology and pathology)
1.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變形桿菌及綠膿桿菌為主,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次之,其他鏈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則認為是共生菌而非致病菌。
2.沙眼衣原體在近年來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與前列腺炎的發(fā)病有關,而解脈支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真菌、病毒與前列腺炎的發(fā)病尚有爭議。
3.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HIV病毒與前列腺炎的關系,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很多平時極為罕見的病原體甚至非致病微生物都可以引起前列腺感染。
4.專性厭氧菌(obligate anaerobe)很少引起前列腺炎。
5.大多數(shù)前列腺感染是由單一的病原體引起的,但偶爾有2種或2種以上病原體感染的前列腺炎。
6.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常伴有前列腺結石,并被認為其可能是細菌持續(xù)存在和尿路感染反復發(fā)作的結果;但亦有認為前列腺細菌的感染與結石形成是尿液反流所致;更有人提出由來自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不斷進人膀朧,導致尿路感染的反復發(fā)作,三者間互為因果。
7.感染途徑主要經尿路逆行感染,前列腺包繞整個的前列腺尿道部,前列腺的外周部腺管是水平進人尿道或斜行順著尿流的方向,尿液易反流人前列腺,如尿液已有感染,尿液反流就導致前列腺炎。如留置導尿管感染尿液可引起前列腺細菌感染。另外,血性感染和直腸細菌經直接擴散或淋巴途徑造成前列腺感染,但較為少見。
8.尿流動力學檢查發(fā)現(xiàn)大尿道壓力明顯增高,可能與慢性前列腺炎導致盆底及尿道外括約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尿道外括約肌及盆底肌痙攣有關。膀朧頸壓力增高可能為尿道內括約肌a一受體興奮性增高,導致尿道內括約肌痙攣。尿道內外括約肌及盆底肌痙攣進而導致功能性尿道梗阻。功能性尿道梗阻又可使尿液或病原體反流人前列腺內,形成化學性前列腺炎,進一步加重臨床癥狀。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膀朧穩(wěn)定性、順應性及收縮性均有改變,逼尿肌不穩(wěn)定的發(fā)生率也較高。有研究證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膀朧出口梗阻、尿道外括約肌痙攣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協(xié)同失調,屬功能性尿道梗阻而非神經源性。尿動力學錄像檢查時,可見在排尿時膀朧頸呈不完全漏斗形變化伴隨尿道外括約肌水平尿道狹小。
鹽城德馨醫(yī)院男科溫馨提示:以上就是對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原因的相關介紹,如果您還有什么疑問,可以聯(lián)系我們進行詳細了解,我們將竭誠為您答疑解惑。